砌体墙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建筑的美观,更直接影响到厂房的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安全。然而,如果设计与施工环节未能得到严格控制,墙体开裂、渗漏或早期老化等问题仍然频繁出现。
材料进场控制
墙体质量首先取决于所使用的材料。所用砖块必须具备质量认证,并提供工厂的试验检测报告,同时必须提交样砖供业主审批后方可使用。用于砌筑的砂必须来源于合法采矿场,确保洁净、无杂质。水泥必须具备明确的产地及质量证明。砖、砂、水泥将被送检,以设计砂浆配比,只有当试验结果符合标准后,方可用于施工。
设计控制
设计图纸应完整标注所有技术细节,如门窗位置、预留孔洞、电气与给排水线路等,以便从一开始就进行结构加固设计。建议在砌墙完成后尽量避免增设门洞或预留孔位,否则后期的打凿破坏将削弱结构强度,若未采取相应加固措施,还可能导致开裂、渗水甚至墙体倒塌的风险。
此外,大面积墙体应通过设置伸缩缝、温度缝与沉降缝进行分隔,以分散应力,防止裂缝蔓延。对于易发生裂缝的区域,如大型出入口、卷帘门或长墙段,应采用钢筋、墙柱、墙梁(系梁)、过梁等构件进行加固,以增强其承载能力。
根据墙体施工标准,出于结构安全考虑,建议在长墙每隔3至4米设置一道墙柱进行加强。
施工与监理
在施工阶段,砌体墙的质量检查流程主要集中在确保墙体砌筑符合轴线定位、标高准确、表面平整、垂直度良好。砂浆必须按照已试验的配合比进行搅拌,砌缝要均匀饱满,不得出现空隙或孔洞。墙体应与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牢固连接,确保长期稳定性。施工现场的监理团队发挥着关键作用:需定期检查墙体的垂直度、平整度、砂浆缝厚度、标高及结构连接,以便及时发现问题,避免后续因返工而产生高额成本。
表面收尾与验收
砌墙完成后,应进行1–2天的养护,通过洒水保持湿润,以确保结构稳定,防止开裂。抹灰与涂装工作要求表面必须平整,抹灰层均匀,防水漆或防碱漆应按照设计规定的遍数施工。抹灰后同样需要进行养护,使砂浆达到强度并减少细裂纹的产生。在墙体收尾阶段,应特别注意墙脚、施工缝及管道周边等部位的防水处理。
在验收过程中,整面墙体需进行尺寸、平整度、垂直度与垂直角度的检测;砂浆缝不得出现开裂或渗漏问题。投资方也应要求对易渗水区域,如卫生间、洗涤区或靠近排水系统的墙脚,进行防水性能测试。
查看更多:厂房墙体防裂施工流程